科普专栏 / Information

氧化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机理

氧化石墨烯区别于石墨烯,是因为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(羟基、环氧基、羧基等),这会让它更容易分散在如橡胶体系、树脂体系等基体中。

氧化石墨烯的作用机理分析如下:

1. 高本征力学性能的承载作用

  • 高强度与高模量:氧化石墨烯继承了石墨烯的高力学性能(如弹性模量约1 TPa,强度130 GPa),作为纳米增强体直接承受外部载荷,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。
  • 应力传递效率:其二维片层结构在基体中分散后,通过剪切应力将载荷从基体传递到GO片层,延缓基体塑性变形。

2. 界面结合的优化

  • 化学键与氢键作用:GO表面的含氧官能团能与聚合物基体形成氢键或共价键(如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反应),增强界面结合力。
  • 物理锚定效应:粗糙的表面和褶皱结构增加与基体的机械互锁,提升界面应力传递效率。

3. 分散性与网络结构的形成

  • 均匀分散:氧化处理提高了GO的亲水性或与有机基体的相容性,减少团聚,使其均匀分散形成连续增强相。
  • 渗透网络效应:高长径比的GO片层在基体中形成三维网络,限制分子链运动,提升刚性和抗蠕变性。

4. 增韧与裂纹抑制机制

  • 裂纹偏转与桥接:GO片层通过阻碍裂纹扩展路径(偏转、分支)或桥接裂纹两侧,消耗断裂能。
  • 片层拔出机制:裂纹扩展时GO片层从基体中被拔出,需克服界面摩擦力,进一步耗散能量。

5. 对基体微观结构的调控

  • 结晶度调控:在聚合物基体中,GO可作为异相成核剂,促进结晶区形成(如聚乙烯中增加晶核密度),提升强度和模量。
  • 交联密度优化:在热固性树脂中,GO表面官能团可能参与交联反应,形成更致密的三维网络。

6. 功能协同效应

  • 热稳定性提升:GO的高导热性可促进热量扩散,减少局部热应力集中,延缓基体热降解。
  • 阻隔性能增强:片层结构延长气体/溶剂渗透路径,提高复合材料耐环境老化性能。

关键影响因素

  • 氧化程度:需平衡官能团含量(影响分散和界面)与结构完整性(过高氧化引入缺陷)。
  • 尺寸与层数:单层或少层GO具有更大比表面积和更优性能。
  • 取向分布:片层取向与载荷方向一致时增强效果更显著。

总结

氧化石墨烯通过“纳米增强效应”与“多尺度界面协同”实现复合材料性能提升,其机理涵盖力学承载、界面优化、结构调控等多维度作用。实际应用中需通过表面修饰、分散工艺等手段优化GO与基体的匹配性,以最大化增强效率。

 

相关文章